";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人本主義視域下的保險企業文化建設探究

時間:2013/3/5     來源:中國保險報     作者:徐黎明
  保險企業文化是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人本主義理念貫穿于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與保險企業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保險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人本主義迷失體現為管理、人才、誠信和創新等的異化。人的復歸是推進保險文化建設的人本主義進路。

  人的發現: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人本主義前提

  人本主義之所以能夠用以作為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指導,就在于人本主義在本質上與保險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體體現為:

  1.人本主義確立了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

  保險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種,在某種意義上是凝結了現代管理理念的一種管理文化。它強調了人的主體和中心地位,管理活動的開展、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均是在人的支配下進行的。而人本主義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人本主義的管理理念更是將人作為一切管理活動的主體。由此可見,人本主義確立了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

  2.人本主義是保險企業文化功能發揮的理論源泉

  保險企業文化是保險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而以人本主義作為理論指導的管理是保險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首先,保險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無不需要由員工去操作;管理目標的有效實現,也離不開員工的活動。其次,保險企業要想在激勵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增強自身競爭力,而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創新。只有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尊重員工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保險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人本主義是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保險企業文化是在保險經營過程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活動而逐步形成的。人是保險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人本主義內在地要求保險企業在管理中應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關心人、塑造人,既要為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作為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可見,“以人為本”是保險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4.人本主義與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具有同一性

  人本主義是在對將人作為物和手段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求經濟發展應始終圍繞和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把人的發展看作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標。保險作為人類社會抵御風險的一種制度安排,其最終價值在于實現人類福祉,故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之一便在于“在全行業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宗旨,推進人類福祉的提高”。

  人的異化: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人本主義困境

  當下,我國各保險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廣泛探索,文化建設的熱情得以大幅度提升。但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由于異化因素的影響,人本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保險企業文化建設仍存在種種困境,具體表現為如下方面:

  1.管理的異化

  所謂管理的異化,是指“管理被人創造出來卻成為奴役人的工具,使得管理實踐與人的主體價值發生了偏離甚至對立”。具體表現為:

  第一,被管理者的異化。部分保險企業的管理實際上仍將員工作為管理的手段或者對象,而非將其看成目的。經由對員工的控制,使得本位企業資源的員工變成了管理者的個人資源。相應地,員工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常常會屈從于管理者的意志。這種將員工視為客體、工具和手段的控制式管理模式,極大地漠視了員工的主體性,消解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文化發展戰略的趨同化。由于缺乏深入調查、系統論證和戰略規劃,部分保險企業的文化建設表現出定位不準、發展戰略趨同,缺乏保險企業管理以及文化上的差異性,浪費了寶貴的經濟資源。

  第三,員工的民主參與受到抑制。部分保險企業的管理常以行政命令等為手段,以權威和服從作為前提。由于長期處于被動的地位,加之對企業價值觀缺乏準確深刻理解,忽視自身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責任,以及對企業文化制度形式化的抗拒,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受到抑制。

  2.創新的異化

  “以人為本”不落實是創新異化的根本原因。以人為本不落實導致管理創新異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未真正重視員工在管理創新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二是沒有發動群眾,把創新同員工的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員工的首創精神。

  3.誠信的異化

  由于我國社會發展處于“人對物的依賴階段”,物化和原子化等人的異化現象的出現,保險企業發展中的誠信機制被異化。部分保險企業為了在短期內快速擴大保費規模,常常實施虛假宣傳、虛假承諾、不如實告知等背離誠信精神的行為,在保險賠付階段,亦出現惜賠、少賠、拖延不賠、無理拒賠等嚴重損害被保險人利益的行為,嚴重地背離了市場交往中的誠信精神。

  人的復歸: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人本主義進路

  未來的保險企業文化建設應當高舉人本主義的大旗,來充分消解保險企業文化建設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真正回到以人和文化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實現保險發展中的“人的復歸”。

  1.人本主義與人才文化建設

  保險企業文化建設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重視人、激發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其目的在于為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實現員工自身的全面自由發展和企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本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保險企業人才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尊重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終基礎。就保險業而言,“未來保險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公司人才素質的高低是直接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此外,以人為本應摒棄將人力視為成本,將人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工具的錯誤觀念,樹立人力資源觀念,在致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人自身的全面發展。

  第二,選拔人才。保險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應善于發現人才、準確識別人才,要敢于打破束縛,破除功利思想,創新人才選拔機制,按照“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對人才的知識層次、崗位技能、工作經驗、身體素質等進行全面而正確的評估,從而真正引入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水平的人才。

  第三,培訓人才。“以人為本”要求保險企業致力于創建學習型文化。學習型文化強調“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個人學習與組織培訓相結合”以及“智力素質提高和人本素質提高相結合”。此外,保險企業應關注員工職業生涯,通過確立共同的目標、組織及成長機制,營造一種寬松的適應員工學習、交流、知識共享的氣氛,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個人的共同發展。

  第四,善用人才。保險企業應著力創新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等,真正建立起一個彰顯保險行業特點的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競爭機制。其中,“以人為本”的人才激勵就是在對人進行激勵的過程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核心,尊重和滿足人才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以最高的效率實現組織的任務和目標。

  2.人本主義與誠信文化建設

  與其他企業相比,保險企業具有“社會影響更為廣泛”,面臨“更多的中介人風險”,“比其他企業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市場競爭風險”。因此,保險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文化建設中更加注重誠信。人本主義下的保險誠信文化建設的舉措體現為:

  第一,保險企業內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這種互信機制體現了對人的尊重,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和人性的復歸;バ艡C制的建立能夠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企業凝聚力,因而能夠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二,建立企業與用戶、消費者的誠信機制。保險企業應致力于新產品的開發、產品質量的提高、售后服務體系的完善以及市場的開拓等方面,并以此來獲取客戶的信任。此外,作為一種內在的道德機制和道德自律能力,企業良心對于強化保險企業的誠信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以誠信為原則開展行業公平競爭。就產品宣傳而言,保險企業應以發揮己方優勢作為重點,而非靠詆毀同行業競爭者來實現。就業務開拓而言,保險企業應探求適合于本企業實際的業務渠道,以質取證,而非靠不正當競爭來搶占市場。
【新疆保險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產生風險自擔,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