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了解這五個原則,再買保險

時間:2019/11/15     來源:新疆保險網     作者:新疆保險行業協會
    我們在生活中買保險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過下面類似的情況:
  
  本來沒有想買保險,或者沒確認好買什么保險,但是碰到某家保險的業務員時,被對方一番講解,馬上就覺得這家保險產品特別好,頭腦一熱就買下了,等后來頭腦冷靜下來,與其他家的產品對比分析,發現自己投保的產品,保障很一般,保費還偏貴,并不是特別符合自身的保障需求。
  
  其實發生這種情況,并不能一味的埋怨保險業務員,根本原因,還是我們自己對保險沒有足夠的認識。那這種情況要怎么破呢?不妨記住下面5個原則,再不了解這5個原則之前,你一定不要輕易買保險。
  
  買保險五原則
  
  先人身,后財產
  
  先大人,后小孩
  
  先規劃,后產品
  
  先保障,后理財
  
  先保額,后保費
  
  先人身,后財產
  
  這條相信不用過多解釋了,沒有什么比命更重要,即使家財萬貫,人不健康也不行。人是財富的創造者,只要人在,財富都可以積累。
  
  所以在買保險時,一定要分清主次,先配置好保障人身的保險,然后再去考慮財產保險。
  
  尤其是當房貸、車貸壓身時,更不能忽視人身保險,而且這時投保的保額還應該要足夠覆蓋各種貸款額的總和。要不然,不幸確診了重疾,又無法工作,沒有收入來源,貸款還不上,房子、車子都被銀行沒收了,那才真的叫欲哭無淚。
  
  家庭里關于人的保障配置完善后,有余力再考慮財產保險。
  
  先大人,后小孩
  
  家庭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后小孩。更確切地說,是家里的經濟支柱最優先配置保險,并且保額要足夠大,比如重疾險,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額至少是年收入的3-5倍,再加上其他開支。而不是把大量的保費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比如教育金什么的,自身卻在“裸奔”,一點保障都沒有,或者保障太少,達不到抵御風險的目的。
  
  只要有大人在,孩子的一切都會有,大人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險”。這一點應該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大人的保險購買到位后,有余力再考慮孩子的保險。
  
  先規劃,后產品
  
  買保險的時候,我們面對眾多保險產品,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感覺都挺好,買哪一款最適合我呢。
  
  其實,買保險之前,你先做的不應該是著急忙慌地去看保險產品,而是應該先好好規劃自己的保險缺口。比如買重疾險,保額需要買多少,醫療險,保額需要買多少,等等。
  
  然后再根據這些缺口,選擇合適的產品,不然各大保險公司的產品介紹真的會讓你看花眼。
  
  買保險是一個精打細算的過程。你在無關緊要的地方可以疏忽,但在買保險時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坐下來認真地規劃,根據個人或者家庭基本情況,進行多方權衡,制定完整的保險購買計劃,之后,還要根據自己的人生進度不斷進行調整。
  
  理由很簡單,不同的生命階段,不同的家庭結構,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支出和消費習慣,不同的資產負債情況,都會影響家庭可用的保費預算。一個人單身,跟結婚后的二人世界,三口之家,需要配置的保險計劃肯定不同。
  
  先保障,后理財
  
  “我每年交這么多保費,要是最后沒用到,那我豈不是很吃虧?要是能用著的時候,有賠償,用不著的時候,還有收益就好了。
  
  很多人買保險都有過上面的想法,市場上又有這樣的保障兼理財的保險產品,于是就算保費多交點,也要買這樣的保險,能掙錢啊,至少也能回本。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一味的這樣想的話,就忽視了保險的本質。
  
  買保險是要通過高保額來抵御不可預知的風險,以防萬一,也就是保障,而不是理財。要做理財的話,可以專門去投資理財產品。
  
  如果一款產品,既做到保障,又做到理財,理財的收益率一般都會很低,3%-4%,甚至更低。在如今5%-6%通貨膨脹率的年代,為了那些所謂的收益,每年多交的錢,從投資的角度上看,其實都是虧的。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分開,保障的歸保障,購買純保障型保險產品,理財的歸理財,去投資專門的理財產品。
  
  你會發現,這樣買保險,會比在一個產品上既要保障、又要理財劃算的多。
  
  既然提到保障和理財了,這就涉及到一個著名的家庭資產配置模型,也就是全球知名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調研了全球10萬個財富不斷增長的家庭后,提煉出的一張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建議將家庭財富分配為4個賬戶:
  
  其中,保命的錢,主要就是指保險,我們買保險的目的就是為了轉移我們無法承受的家庭財務風險。至于錢生錢的事兒,就交給生錢的錢和保本升值的錢這兩個象限吧。
  
  不過,這個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也不是萬能的,在配置家庭資產時,千萬不要生硬的照搬,把它作為指引和參考就可以了。
  
  比如很多人在保本升值的錢投入太多,反而在保命的錢投入不夠。典型的例子,就是給孩子買的教育基金太多,反而給自己配置的重疾險保額不夠。還有的生硬的按照上面的象限比例投入大量保命錢,結果發現大量的保費投入嚴重影響自身目前的現金流,反而耽誤了在其他方面的投資,這都不行。
  
  因此,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庭財務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通過分散化投資來構建一個保障和投資都很完善的家庭財務體系。
  
  先保額,再保費
  
  買保險,我們最關心的就是每年要繳多少保費,能夠獲得多大的保額,也就是多少保費能夠撬動多少保額。理想的狀態,當然是花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理賠,這就需要對自己的保險需求和市場上的保險產品進行認真的分析、對比。
  
  在計算保額時,一定要考慮周到,把該考慮的支出都考慮進去。像重疾險,一般建議將保額做到年收入的3-5倍,好應付治療時期家庭的支出。買保險要達到足夠的保額,這是保險規劃的重中之中,保額不足的保險,保障意義也不強。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只考慮保額的多少,或者保費的高低,還要考慮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以及保障程度。
  
  在保額確定的情況下,保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比如,25歲白領,想買保額50萬的重疾險,以其經濟情況,終身型不太合適,但如果是消費型,30萬保額,一年也只需幾百塊。等工資漲了,預算充足了,再來補充長期或終身型重疾險,并調高保額至50萬,也不遲。
  
  所以,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先確定保額。因為先確定保費的話,保費太少,保額不夠,保障無法抵御風險,保費太高,又會影響其他方面的支出。而只要保額確定了,保費差不多也就確定了,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就可以了。
  
  今天我們詳細分析了買保險時需要注意的5個原則,是想告訴大家,買保險就像我們生活中買其他商品一樣,不要將保險想得太難,只要注意其中的小細節,每個人都可以買到適合自身的保險。
  
  這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事前想清楚自己的保險配置需求是什么?務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規劃和設計。
【新疆保險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產生風險自擔,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