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警惕“網絡騙貸”

時間:2022/4/12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作者:王萍
  受經濟發展和疫情的影響,人們對貸款的需求日益增加。任何途徑的低利率、高概率的貸款都可能引起客戶的高度關注,容易“病急亂投醫”,而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這點,利用電話或網絡APP實施電信詐騙。
  
  案情簡介:貸款白名單,提款轉賬后額度可提高
  
  2月10日上午,中國銀行某支行接到一名女性客戶的來電,咨詢網上已提貸款,可否撤回申請。據客戶描述,最近她接到自稱是某貸款金融公司“客服”的電話,稱其可獲得快速審批的低利率高額的貸款,同時告知客戶若名下有房貸,可在房貸所在行的手機銀行上進行線上先提款,方可獲得高額度貸款。由于客戶最近剛好需要資金周轉,便在“客服”的指導下登錄了中國銀行手機銀行,并查詢到確實有額度可提現,于是客戶高興地進行了提現!翱头庇址Q可為客戶提高貸款額度,前提是客戶需將剛提現的資金打入某賬戶作為保證金,方可立即進行貸款高額度提現。有了前面的提現成功,客戶便對對方身份信以為真,隨即聽從“客服”指導進行了轉賬操作。然而當客戶付款后未看到有提款額度,再撥打對方電話,顯示無法接通,隨即撥打中國銀行客服電話進行詢問。
  
  銀行工作人員立刻意識到客戶可能是遇上了電信詐騙,遂立即讓客戶將轉賬等信息留存記錄,大堂值班人員對客戶提供的交易對手進行了查詢。經查,該賬戶是外地賬戶,資金已轉出他行異地,且系統電話號碼也已經成為空號,無法接通。至此,已經非常明確這就是一起以貸騙貸的電信詐騙案件。銀行員工立刻讓客戶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并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將對方的賬戶進行了實名舉報。
  
  后期客戶來電稱已報案,感謝銀行工作人員的及時引導,款項正在緊急追回。
  
  案情分析:網絡詐騙觸犯刑法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此起案例,“客服”正是利用了客戶輕信以貸款作保證金進行貸款提額的由頭,造成了該客戶的資金損失。
  
  目前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普通客戶難以辨別極易上當受騙。該案中,詐騙人員就是利用客戶對貸款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急于用款的心理的特點,以辦理提高貸款額度為誘餌,誘導客戶上當受騙。
  
  風險提示:在放款前要求先繳費的都是詐騙
  
  近期貸款類詐騙案件高發,騙子往往會以工本費、手續費、保證金或者賬戶激活資金等理由,要求消費者轉賬匯款后方能獲得貸款。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辦理貸款一定要到正規的金融機構或正規網絡貸款平臺辦理。任何網絡貸款,凡是標榜“低息”“免抵押”,在放款前以須繳納“手續費”“保證金”“解凍費”等名義要求轉款刷流水、驗證還款能力的,都是詐騙。
  
  廣大消費者必須保持平和心態,不要輕易相信“天上掉餡餅”,主動學習、了解更多金融知識,提高識別詐騙的能力,做好個人資產的風險防范,最大限度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也應主動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自覺防范電信詐騙,并積極舉報身邊的電信詐騙,凈化身邊金融環境。
  
 。ㄒ唬﹤人信息嚴保密,莫要輕易告他人。首先,消費者在接到索取個人金融信息(如身份證號碼、卡號、驗證碼、密碼等)的來電時,不要隨意告知對方自己的信息,可到就近銀行機構進行確認;其次,對類似來訪電話,保留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信息溝通資料,便于報警時向警方提供佐證資料;最后,若是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應立即到就近銀行網點或者通過銀行客服電話對自己所持有的銀行賬戶密碼進行修改或掛失,并對賬戶的資金進行再次確認。
  
 。ǘ⿵d堂引導重細節,多看多問多提醒。銀行員工在引導客戶辦理業務時,與客戶多溝通,了解資金用途,密切關注客戶辦理業務時的情緒與意向,有效甄別客戶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性,對有違常規的人和行為多留心、多關注、多提醒,不讓一筆可疑交易從手中漏過,避免客戶的賬戶資金遭到損失,做好防范電信詐騙風險提示和柜面防范工作。
  
 。ㄈ┿y行員工多學習,遏制風險在源頭。銀行一線人員需加強業務知識更新及專業能力提升,把好客戶資金出入的第一道關,提高員工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加強對柜員、大堂經理及保安人員等的防詐安全教育培訓,要求柜員、大堂經理及保安人員多觀察、勤溝通,善意提醒客戶對可疑電話、短信等的警惕與防范,避免客戶資金損失,擔起資金流出“防火墻”的職責。同時也應持續做好金融知識普及的工作,積極向客戶宣講、解釋銀行業務辦理常識、電信詐騙犯罪特點等,并通過柜面宣傳引導、張貼提示標語等方式告誡客戶不要輕信各類中獎信息、退款信息等,提醒客戶保護好自己的密碼和存款介質。
  
  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猖獗,強化賬戶開戶源頭性風險迫在眉睫。作為直接面對客戶的商業銀行,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異常開卡特征,靈活地將理論知識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按照“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審慎辦理業務,發現異常行為及時進一步核實,及時反饋、及時總結、及時匯報,全力以赴,按照“斷卡”行動原則切實防范涉案賬戶,將風險遏制在源頭,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ㄗ髡邌挝唬褐袊y行陜西省分行高新路支行)
【新疆保險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產生風險自擔,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