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平安財險新疆分公司溫馨提示:謹防“征信修復”騙局  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

時間:2022/6/6     來源:平安財險新疆分公司     作者:佚名
  (一)謹防有償“征信修復”詐騙套路。
  
  目前市場上存在不法機構利用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以所謂的“征信修復”“征信洗白”名義騙取錢財。信息主體應警惕“征信修復”陷阱,謹防常見的有償“征信修復”詐騙套路。
  
 。ǘ┬庞脠蟾媸切畔⒅黧w社會經濟交往的客觀記錄。
  
  征信報告作為當前最主要的征信產品,是信息主體社會經濟交往的客觀記錄。如果信息主體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用信息是客觀真實存在的,任何機構、任何人都無權進行修改或者刪除。
  
 。ㄈ┨岢稣餍女愖h不收取任何費用。
  
  若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信息提供者、征信機構提出征信異議,征信異議不收取任何費用。
  
  (四)不良信用記錄保存期限是五年。
  
  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用記錄保存期限是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五年,在五年內保持良好的還款習慣,五年后不良記錄將不再顯示在信用報告中。
  
  (五)無“征信修復”概念。
  
  所有規范征信業務、征信機構的相關法規、文件、制度中,均無“征信修復”概念。信息主體妄圖通過“征信修復”修改信用記錄的,不僅會遭受人身、財產的損失,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中“建立健全信用修復機制”的要求,“信用中國”網站完善了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發布了《“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指南》。信用修復對象為公共信用信息(即國家機關等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開展信用修復的系統(平臺)有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網站等,其修復內容是撤銷相關信用措施。信用報告上的信息不屬于此類信息。
【新疆保險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產生風險自擔,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